Home 故纸堆 带着手机去旅行

带着手机去旅行

手机摄影心得分享

by Lan

 

原文发布于 www.lilan.de 2014-11-19 

 

这次回国只带了一台微单(配定焦镜头)和一部手机,比起原来一台单反外加两个镜头来得轻松许多。特别是新手机的拍照功能实在很强大,此行我用它拍的片子比微单还要多。有些转瞬即逝的时刻,或是遇上比较敏感的拍摄对象,手机都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势,当然,前提是把快门静音外加不要直接对着拍摄对象(说白了就是偷拍囧)

我喜欢拍静物和食物,也很依赖Instagram这种图片分享应用。回国期间无法登陆Instagram(原因你们懂的……),拍的很多图片得等到逃出包围圈以后才能慢慢更新分享,在一张张原始图片里挑选出符合我风格喜好和主题的,再把它们放到一个个方格子里,加点滤镜或直出。那些不适合裁剪成方块的图片(在Instagram里我比较不习惯放非正方形的片子,也不喜欢把用非手机拍摄的图片放上去),也蛮可惜,干脆在这里分享一些,顺便聊聊手机拍照的心得体会。

 

📍构图和线条

借助视野里的线条,比如街道、天际线、桥梁、屋檐等,来分割构建画面

一般来说对角线的构图比较舒服,或是各种线条能够顺利延伸汇至一点(抽象的三维空间)图一中的街道、河流构成平行线,山峦和桥梁又是另一组平行线,两组又交叉在一起,构图就很饱满却不凌乱。如果有能构成平行线的自然线条,尽量把它们都框在一个180°水平的构图里,手机的取景框里九宫格线条就能帮你很好地掌握角度,这个时候尽量处女座一些,能多直搞多直,图二中的屋顶、房檐、竹棍、墙头、标语这些元素基本就在几条平行线里,各自的色彩又为画面增添了层次。


▶️图一:从酒店窗口拍的澜沧江景

▶️图二:傣寨里屋顶上正在晾晒的扫把和墙上的傣文标语

 

📍拍摄食物的角度和色彩

如果作为纯粹记录性的食物照片,拿起来咔嚓按下快门就可以,尽量不要打扰一起用餐的人,虽然别人也会掏出手机拍……如果除了记录,还想弄得漂亮一点好拿出去社交媒体上分享,那就得稍微拾掇一下。

手机毕竟是手机,大多数的镜头都是广角,不适合超近距离的微距拍摄。那种大光圈柔美的小清新日系风格食物照,还是用单反和定焦头来拍吧。如果是想表达除了食 物本身的形态以外的图片,可以试着把食物周围的环境多放进来一些,比如图三里小笼包的蒸汽和茶叶蛋上方的红字,这样图片的情境一下子就鲜活起来,更有亲切感。

如果想突出食物的样子,包括形状、颜色、质地等,那就比较适合平行俯拍的构图。这种时候就应该让背景尽量单纯,可以移开干扰画面的物件,让食物本身突显, 让食物成为主角和中心。如图四里的喜洲粑粑,原本旁边还有个塑料袋一碗冰粉,拍的时候都被我移开了。油条架在稀豆粉碗上,背景是深蓝色的蜡染桌布,正好衬 托出嫩黄的稀豆粉和金黄的油条。

▶️图三:早点铺里的包子和茶叶蛋

▶️图四:喜洲粑粑和油条稀豆粉

除了构图,拍摄食物时的颜色搭配也很关键。美食摄影应该是一种几乎不会用到黑白模式的摄影吧。如果是摆拍,要考虑食物本身的颜色和容器还有背景的颜色搭配, 要么是互补的同色系,要么是衬托的对比色,如图五里的枣子,客栈里正好有深棕色的陶杯,往原木板凳上一放,层次鲜明,主题突出,很舒服的色调。而抓拍的话,也要讨点巧,比如图五里的豌豆尖,鲜绿的豆苗和竹筐是一对对比色,我的橙红色鞋子和灰黑的石板又是一对对比色,互不抢戏,各自撑着画幅里的一角,图六同理,画面里的主要颜色不超过三个。

▶️图五:新鲜枣子和豌豆尖


▶️图六:甘蔗

拍摄水果和拍摄盘中餐不一样的地方,或者说更好掌握的地方是,它本身的形状纹路和颜色就已经很美,基本不需要怎么凹造型,直接简洁地呈现就可以。不必把它们放置于太过花哨的背景和容器中。可以尝试近距离的拍摄,但不要直接把镜头放在被拍物体一厘米之内焦都无法对,也永远都不要用闪光灯去闪它,如果背光,你可以移动寻找一个不背光的角度(用手机拍照就是在用定焦镜头拍,镜头不动,人要动)

元素越少的画面,主体就越突出。图七中成熟的火龙果,根本不要什么花花背景或是酷炫容器,它在一面白净的墙面前就已经很好看。成熟的一颗菠萝蜜,光滑油亮,挂在枝头的一个菠萝蜜果子,粗糙有颗粒,一种东西在不同阶段的两种质感都呈现出来,没有多余的干扰。


▶️图七:火龙果和菠萝蜜

 

📍拜托,不要开闪光灯

在人手一台单反的年代,大白天的在各种景点前挤满了开着P挡闪光灯自动弹出来拍到“此一游”照的人,真是白瞎了一台台昂贵的机器。除去在影楼里有专业的灯光设置,有外接的闪光,拍杂志封面人像以外,相机里的闪光灯最好让它安息着。

新手机在夜景模式下的拍摄非常出色,不糊,画质清晰。图八昆明的夜景,聚焦在纱窗上,天空中的明月,华灯初上的高楼,都捕捉到了,夜幕降临时的那种情绪一下就到位。在北京的酒店里看到明月,把手机贴在窗户上,对焦在月亮,出来的是那种迷离之感的bokeh光晕,某种程度上也映射出离别在即的愁绪和无所适从的陌生感。

即使是在室内的光源下,也请不要打开闪光灯。现在的手机摄像头,有足够大 的功能,在低暗光的环境里,也能抓住几乎没噪点的画面。图九中客栈的晚上,只有一两盏不太亮的白炽灯,昏黄温暖的样子,握稳手机,掌握好构图,捏出来的片子,不比单反拍出来的差(我的那台老单反,在这种灯光条件下是拍不出来清晰的片子,除非用三脚架长曝光)。

▶️图八:昆明的夜 北京的夜

▶️图九:大理客栈的晚上

 

📍三色原则

据说穿衣服也是这样,全身不要超过三个颜色。由于我的关注点不在那种以内容(决定性瞬间)取胜的街头摄影,我喜欢色彩丰富形状可爱的静物,也可能因为它们是“物”,不会反抗我对它们的曝光,不会给我难看的眼色 囧。

静物若是以聚集状态呈现在你面前的话,那最好拍它们的“集体照”,填满画面,让它们的某一种特质凸显出来,比如图十里的滇橄榄,如宝石一样的翠绿通透,旁边 一只白色的瓷碗,质地上相互映衬,很新鲜,只有绿和白两种颜色。三角梅的紫红和天空的淡蓝,很美的对比色,缕缕白云和阳光里的绿叶,又为画面增加了一个层 次。这类的图片,就是单纯觉得好看,也没什么想要表达的,那些微不足道却十足美好的时刻吧。图十一中的佛塔,金色塔顶十分突出,红砖塔身和蓝天,都在衬托 着它的辉煌。那朵盛开的地涌金莲就更加美艳,正正的黄色,翠绿的叶片和花托都为它的盛开搭好了一个舞台。

▶️图十:滇橄榄和三角梅


▶️图十一:佛塔和地涌金莲

📍巧用黑白

用手机拍人像,有种保险安全的玩法,就是弄成黑白的。特别是有动作有故事的那种画面里,也许用彩色的原版会觉得糊了或是颜色很黯淡,那么就试试黑白,调整一 下对比,甚至可以添加一些噪点制造出胶片颗粒感。图十二中水果店老板在砍椰子的画面被我抓拍下来,在原始状态下看,觉得很一般,但我很喜欢他砍椰子的那只手,是在motion之中的,用黑白弄了一下,救过来了。不要直接用黑白滤镜,可以尝试用调饱和度、对比度、曲线制造出自然不生硬的黑白图像。一般的手机修图应用都有这些功能,比如美图秀秀还有Snapseed.

▶️图十二:新鲜椰子

 

📍抓拍有意思的瞬间

手机拍摄有个好处就是速度快,甚至不用打开到主页面按相机图标,只要在锁屏上点相机快捷键,也不需要像相机那样把取景框贴在眼睛上,让人看出你在拍照。用手 机的话可以用耳机线上的音量调节按钮来悄悄拍囧。我喜欢图十二中蔬菜摊主把她手指放在下巴上的那个样子,我用的方法就是把手机握在腰部,快捷键,用音量按 钮按快门,咔嚓完事儿。一秒之后她就转过头去,手也放下来。

 

▶️图十三:菜市场摊主

 

记住,你手上的那台机子(包括手机)就是最好的相机。决定画面的人是你。

文中非专业观点,而是本人一点心得浅见,专业人士请勿拍砖哈,我就鲁班门前弄个大斧啦。

(本文除去题图用相机拍摄外,其他所有图片均为iPhone6拍摄)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