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从哪一刻起,对微信朋友圈产生了疲惫——不想发、也很少看了。
朋友圈和其它社交媒体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这里的“观众”,大多是生活中认识的人,即便是未见过面的网友,也是在网上认识很久,经过考察,觉得是属于同温层的,基于信任才加,所以都是熟人。朋友圈还可以设置分组可见、选择三天可见、且不会显示谁来看过等等。乍一看,是非常安全而私密的。但恰恰是这种“精密计算”出来的分享机制,带来了很多隐形负担。
分组可见时,你就要斟酌每一条的受众是哪些,量身定制编辑信息,选择配图。基本没有“随手发”的随性自由(也可能我天生对于要分享出来的内容有过高的要求);于此同时,看到别人的生活,分享太多你不感兴趣的、敏感的(朋友圈无法设置关键词屏蔽)、太频繁的,就会产生信息过载,厌烦的同时又“不敢”屏蔽,觉得总有义务去点赞去评论,否则就是塑料友情;自己分享出来的内容,还是希望得到回应,会忍不住查看有没有赞和评论,久而久之,成了负担,被动的成分大于主动。
曾经想要直接“戒断”朋友圈,不看,也不发,直接弃用。好像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某种能力,所谓的自律高效、数码断舍离。说到底,还是跟风大过内心真正的想法。操作起来,就好比戒碳水的人,过没几天就崩溃,然后猛吃一堆蛋糕炸鸡……
在这件事上耗费的心力大过其给我带来的有用信息和情感收获,是非常失衡的一个状态,但还是无法全然脱身,至少,目前我还没有彻底脱退关闭这个功能。这事儿理应成为一个很轻松自然毫无负担的存在:什么时候想发就什么时候发,想发啥就发啥,想不看谁的就屏蔽谁的,想给谁点赞就点赞,想不给谁看就不对其可见,或者完全只自己可见当做日记来用,都完全可以。实际上,这几条我都无法毫无负担丝滑做到。
两年前重启心理咨询,动因之一,就是和朋友圈有关,或者说,跟友情有关。
那段时间空前地孤独和无助。没有具体的触发事件,只是一种整体的感觉,大概是因为看到很久没有发朋友圈的密友突然分享了一条,赶紧过去给她点赞留言,但并未收到回复,与此同时,我的朋友圈她没有任何点赞留言,但却看到了她给我们的共同朋友留言,我一下子就觉得很委屈,说是被忽视被遗忘都不为过。我也自己在心里为对方预设各种情境,可能是她没刷到我这条(那会不会意味着她已经屏蔽了我?),可能是她太忙,可能她……于此同时,我在微信给她的信息,她也没有“及时回复”。我就更加在心里给自己加戏,陷入失落,觉得自己不再被她需要,我们的友谊就要从此消亡……但我又没有直接问的勇气——怕她不回复,更怕听到答案。(内耗型十级选手!)
“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”,于是我就去找心理医生,我和咨询师的关系,类似一种商业关系,我知道我来到她的办公室,在50分钟的时间里,她是会听我说话的,且能给我回应的,让我感到安全,哪怕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付费的合同关系之上。session结束之后,我不会和她产生任何多余的纠缠,我会遵守我们这种服务关系的边界。
后来又和这位朋友“随便”聊几句,我看似漫不经心地抛出问题(实际上语气措辞标点符号都打过草稿),试探性地表达我的“不满”,她回应是,就是忙。住得远,要通勤,家里双胞胎孩子,下班回家要陪小孩,事业在转型,学习新语言进入新行业,等等中年人的一地鸡毛。按说这些情况我都是知道的,也非常能理解和想象的,为何我会如此不通情达理来“质问”她?估计在等待这些话从她嘴里说出来,才能真正放心。
那次谈话,也没有聊多深,两三句就结束,但是让我的情绪得到了安放。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轻盈许多,只是偶尔在发朋友圈遇到上述状况时还会不由失落,但起码我有一份安心,知道她就是忙。渐渐地,我不太会在意生日有没有收到她的祝福,新年有没有问候。我想做的问候,依旧照做,不想了,就不勉强自己,一切都淡然下来。
另一个朋友,我们从高中时代便相识相知,一直维持着很亲密的关系,见证了彼此从十六七岁开始的所有人生,不管地理位置的变换,境遇的高低,友谊始终滋养着我们。她天生是个优秀的聆听者,我们在高中时会给对方写信,即使就坐在旁边。她给我送的生日礼物,全是亲手做的手工,非常用心。在我遇事时,她是我第一个想要找的人,我知道我只要联通了她,我就会得到聆听、支持、理解、接纳和爱护。这样的情感,连我的亲生父母都无法给到。朋友圈她一定会点赞评论,且不敷衍。她非常了解我,知道我的命门,知道我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情感忽视,所以很需要“被看见”,她就给了我那份看见。那段时间,不分日夜找她倾诉(凌晨四点的西雅图),很多时候她都及时又真诚地给我回复,陪我聊,在微信对话框里打字。要约一次语音是很难的,因为时差,她的生活又很紧凑,几乎无法约到。或者约到了又突然有事被打乱……我都记不得上一次跟她讲语音是什么时候了。曾经向她表达过,我觉得她很少向我吐槽,跟我抱怨,一直都是我比较多在找她倾诉,是不是觉得我不够格来承担她的烦恼,是不是我不被需要?她回答,xx(我们的同学)也向她说过同样的话——我并不是第一个这么觉得的人。我猜想这跟她的职业和性格都有关系,她是大学老师,学的是教育心理学,一直承担的都是聆听的工作。她自己的难处和困境,更趋向于自己消化,或是找不同的对象倾诉(比如督导、长辈)。
我和这位朋友在后来的相处中,更确定这份友谊是经得住考验的。她依然会在需要我的时候,向我求助,很切实地帮她查找资料、看英文资料的翻译等等,并没有觉得自己被白嫖。我在让她帮忙给我爸打钱,我用西联汇款,她用国内银行转账,我爸住院,她会托付她妈妈去看一眼,所有的操作都不带负担,不觉得欠人情(不是说不感恩,理所应当)。当然,这一切,都建立在我们有很健康的边界和信任之上。我如果需要问她一个问题,我会想好要说什么,编辑好内容,发送文字过去,并且注明,不着急,有时间再回,如果是着急的,我也会说明deadline. 当我和她聊嗨了,但她那边需要去陪小孩了,去睡觉了,她都会直接说(哪怕我这边还在情绪流之中,还在倾诉之中),甚至有时她会说“这个问题你应该和你的咨询师去聊”。平时如果我们不联系,看到什么搞笑图片还是会想着发给对方笑一下。生日还会卡点在零点抢头香送祝福,她还把我写到了博士论文致谢里……
我和她现在的相处,也是淡然的,却不是稀薄的,减少的联系不会让我慌张,我知道我需要她的时候,只要发出信号,她会接收到,同样,她想起我的时候,也会觉得远方有人在一直爱着她。作为独生子女,亲缘关系又比较浅薄,朋友就是我的家人(my chosen family),她们和我没有血缘关系,却这样对我好,不对我有何要求。
也有那种突然消失的友谊,就突然没有缘由毫无征兆断联了,杳无音信,也不想刻意去联系。就不如顺其自然。大家天各一方,都有自己的生活,为对方送上祝福便好。可能这就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吧,要习惯一个人走路。
现阶段,我的同龄人们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生活。《重启人生》里那种没有婚姻没有养育,只有友情的生活,何等让人羡慕,同时它也非常理想化。我们的生活,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,要对抗很多东西,要维护的也很多,甚至很多时候,是身体在倒逼你做选择,精力不济,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里,重新整合,价值排序,以此来应对真实生活里具体的事。这个过程,也是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的过程,也是让自己成长的过程,同时也是学会接纳的过程。友情能给你提供的帮助,和你自己需要面对的功课,是两个东西,说白了,就是需要你自己来面对自己的问题。同样,也告诉自己,他人的烦恼和困惑,你也无法替ta担待。
我们终究要孤独地走好长一段路,可能到下一个人生阶段,又可以重聚在一起,用丝巾摆造型拍照。
如果非要总结一下:
- 我从友情里感受到了无条件的爱和确凿的幸福
- 我也从友情里获得了为他人付出的快乐(不以得到回报为前提)
- 任何的关系,都有它的流向。经营,尽力,然后接纳(接纳一切结果)
- 任何的关系,都需要在其中建立清晰的边界
- 尊重彼此的时间和空间(both心理和物理),所有的过分依赖,都极其危险
- 人生的心灵重心始终要放在自己身上,这样建立起坚固的主体结构,才能利己又利他
- 你拥有这样的友情,不是因为你多优秀,而是因为你值得朋友们的喜欢和爱,反之亦然
11 comments
你和第二个朋友的友谊让我想起了陈果以朋友为主题的一堂课,就是那种状态,她太会表达了,你也写得很好。
我去找来看看!走到现在这个人生阶段,真的越来越感觉到,质量>数量。也在慢慢学习建构更独立的自我。
朋友圈对我来说是一种累赘,精神上的负担,所以我不用朋友圈。我平等地给我微信里的好友在心里点赞,希望大家都好。特别是那些养育孩子的。
有这样的心意就很好。是负担就不用,对自己好。
君子之交淡如水,就像你说的,淡然但不稀薄。需要彼此的时候都会在。
交友方面我大概算相当“清淡”的,有细水长流的朋友,一年联系一两次,很多年见上一面,就挺好(前提是多年前已是朋友)。
看了你讲的关于朋友圈的故事,我反观了一下,好像我相当一部分的朋友都是已读不回型的,不过我也真的不介意。再比如新年和生日祝福,很难每人每年都问候到……哈哈哈,或许你的那位朋友也是大条型。了解彼此不同的维持友谊的习惯后,能长久下去的就是好朋友。
是的,它是流动的,总有东西要消逝,也总有人会留下来。
非常共鸣你写的感受(也谢谢你分享,原来不是只有我这么多想法。。。)我感觉三十岁以后在成家有孩子这一波举动后,再加上工作忙忙碌碌,朋友间就很难聚,如果是没孩子的好朋友就更多一分生活轨迹上的偏离。出国以后本来就只能靠微信沟通,然后生活就更加不一样了,也岂止是时差和地理位置导致的。我很盼着回国跟他们相聚的日子,但是每每听到周围朋友从国内回来一些见闻,在聚会上的插不上嘴,聊不上天,心里不免咯噔一下。说远了。。。本来其实我是想说,幸好我也有一个可以张嘴ask for help没有心里负担的好朋友还在,虽然离着远,但在我心里是不一样的,应该一辈子都是这样吧。
能有这样的朋友,彼此都是幸运的:)
庆幸我也有这样可以毫无负担聊天的朋友,庆幸我也是这种可以给予对方无条件关爱的人。
夫复何求!
很久没看您的博客了。 但我还一直都记得你。祝你一直都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