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闪亮物 人面对喜欢的事物时的颤栗

人面对喜欢的事物时的颤栗

by Lan

是这样的:快月底了,还没有想好要写什么,但又无法逃掉年初给自己规定的每月一篇博文的KPI.抓耳挠腮之际,宇宙给我提示——昨天写日记时,发现三年前(此刻再次盛赞写五年日记本的好处!)的同一天,我写了一句话“看着笑果的节目,整理回收垃圾,很享受,超开心”,昨日我又写下几乎相同的语句“脱口秀是我的药丸,真开心在夏天的尾巴又见到他们(蛋的直播也是)”。

【不是,我不是要写脱口秀,或者是观后感。

写日记时笔没墨了,就拿出墨水瓶吸墨。墨水瓶和香水瓶摆在一起,它们恰好每个都有名字。用的是写乐四季织的墨水,这个系列共有16个颜色,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有4个。在某个睡不着的深夜,点开网购app的文具区,为了打发时间随意刷。疲惫的双眼被那一个个名字给揉开了:霜夜 圍爐裹 時雨 海松藍 藤姿 金木犀 雪明 若鶯 夜焚……每一个名字旁边是对应的颜色,「夜焚」是一团火焰,林中篝火,月黑风高,危险刺激血液喷张,爱伦坡的小说。「圍爐裹」也是火,但是是在屋内的壁炉里,带有温暖的橙色调,是环绕在脖颈上的开司米围巾。我当时瞬间再次体会到了博尔赫斯诗歌里说过的,你能在尼罗河这个单词里听到滔滔江水,可以在玫瑰花这个词里闻到芬芳。我轻轻抽拉墨胆,细小的深蓝色水柱涌上来,一会儿它又从笔尖缓缓流出,成为日记本里的秘密。这款墨水叫「夜長」

【不是,我不是要写墨水测评。

 

 

 

这两股情绪和感受,还没能让我找到一个能够串联起来的线索。直到我打开写作企划本,里面存放着我想写的主题、零散词句。翻到年初的某一篇草稿,标题是“颤栗”二字。此外还有“雕琢”“杜甫 黄知橘柚来”“王菲 誓言 sting shape of my heart” 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(绿字画了个圈圈)等笔迹潦草的词组。我大概就知道了宇宙要给我传达什么message.

那就来具体说说。

根据本子里记录的线索,我想起来,写下这些,是因为读到一篇分析杜甫诗句的文章。不是学术论文,就是,某个喜爱杜甫的人,写了一小篇文字,从一句诗说起,从语义学的角度阐释解析。乍看像是一段严谨的科学论述,从平仄格律,讲到汉语的语言特点,就好比把巴赫的音乐用数学的方式来拆解。读起来却不乏味,因为在那些冰冷严谨的词句里,在大量的例证铺排中,能读到他对杜甫这个“诗人”原始而本能的悸动和热爱。像是一片花瓣飘落湖面,用几乎不动声色的姿态向你带来整个春天的所有含义,笔触克制温柔。世人大多记得杜甫那些雕琢锻炼过的名篇名句,以及他“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”的历史形象。鲜少去谈论他的随性闲笔。文章的作者就从湖上打捞起了这片花瓣,从一句诗一个词里窥见了杜工部的人生哲学。读到这里,感受到了他对杜甫这个“人”的理解和懂得。一切都是轻盈又深刻的。它不单单是一种轻浮的狂喜,更是一种私密的颤栗——向世人宣告的喜欢,是joy,是贴在墙上的海报,像阳光一样辐照四方众人皆知。收藏在心底的跳动,是bliss,是夹在日记本里的糖纸。如星星碎片般叮铃作响,是赶夜路时看到萤火虫而停下的脚步。

无法描述,你一旦把它说得具体,太多的阐释,反而会让它消失。

现在人们说到喜欢xx的时候,会特意加上一句“生理性的喜欢”,但具体让ta说出喜欢的点,又说不出——可能就是这种感受,原始的,本能的,可意会不可言传。看脱口秀大会的领笑员拍灯环节就知道了,有的人拍了,点评一顿,说结构的说文本的,说台风的说气质的,但我相信他们心里真正的理由无法说出来,观众投票的理由也很模糊的,不一定是因为讲得好,也许就是因为喜欢那位选手而已,观众缘说的就是这个,往那儿一站,就讨喜,甚至跟脱口秀都没关系。谁还记得当年杨笠讲了普信男的段子之后被网暴,来年再参加脱口秀,老罗还没等杨笠开口就直接给灯?【简直帅死!如果你了解老罗,就能理解他为什么在那刻拍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感恩练习?就是写下来的每天x件值得感恩的事,比如,我感恩有空气阳光和水,我感恩衣食无忧,我感恩……我发现做得多了,会把感恩和颤栗混淆。实际两者区别还挺大的,感恩需要刻意去提取、去练习、甚至硬凹。我的感恩日记从来没有坚持写完过一本。因为越写越觉得,它散发着一股白左政治正确式的正能量霸凌之气,它满身携带着程式化的不真诚,甚至是有点虚伪和谄媚的塑料感,就像小时候写作文那些惺惺作态的升华,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天啊。颤栗是生理性的,莫名的撼动,抽象又具体,比感恩要真实——我的身体不会骗我。

我时常在翻阅日记本、手帐或者手机备忘录的时候,会和早已忘记的某个bliss撞满怀。电影里某个场景截图、一段精彩的对白记录、爬山录下的涧间溪水声、买到下刀就会炸裂的西瓜的狂喜、查阅到一种植物的名称、公子扶苏歌手许昌锄(好听的名字)、喜欢的作者newsletter准时出现在邮箱里、学会了某项电脑快捷键……

哦,前面说到的“王菲 誓言 sting shape of my heart”来自我的一项榜单【前奏5秒就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歌】

排名不分先后的不完全榜单:

追梦人- 凤飞飞 雪山飞狐主题曲

誓言- 王菲 窦唯的笛子

一生所爱 – 卢冠廷

Shape of my heart – Sting 这个杀手不太冷

梦幻丽莎发廊 – 五条人

Rilkean heart – Cocteau twins

爱 – 小虎队

……

鸡皮疙瘩是世界上最诚实的东西了吧。它在我知道“颤栗”这个词之前,就存在了。在我明白青春期萌动的生物原理之前,早就发挥作用了。它不局限框定在男女之爱,而是广泛到万事万物。能感受到爱与美,丑与恶,所有的感官在和万物的相遇碰撞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。它才是活着的最好证明。

前几天看了《头脑特工队2》,里面各种情绪小人各司其职,让主人Reiley面对各种情境时作出反应,看似像破坏分子的anxiety,其实是想保护Reiley.而Joy一直在把糟糕的事自作主张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,让她忘掉不开心,看似是在保护,实际上反而让Reiley的自我意识受到压抑。她要真正的成长,成为她自己,就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情绪,有反馈的有机生存体验,一个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搅动生命力的人生。如果头脑特工队要做成一个系列,那就再好不过了,现在我们只看到青春期的Reiley要面对和处理的情绪,我非常期待她在步入大学、成年的阶段会遇到什么,她步入三十岁面临社会时钟的压力时会怎么办,甚至到她进入更年期,又有什么新的人生体验(比如可以视觉化一下潮热)。

我该收尾了。写这么多,就想感慨一下,真高兴这个夏天又看到了脱口秀,拥有了几次深度谈话,被书里某个绝妙的动词和段落安排惊艳到骂街,做出了好吃的一道菜,我心底里那个用来收藏bliss coin的罐子摇一摇又发出叮当响,我醉心的那些东西仍未离我而去。嗯,还活着,真好。

至于这篇博文的标题,是借用自当年最爱的导演文德斯第一部作品《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》,我不光没看过原片,甚至连彼得汉德克的原著小说也没看过。但去年看了讲汉德克的纪录片《我在森林,也许迟到》,看到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每天去森林里采蘑菇,拿回来蘑菇平放在花地毯上,再用折叠小刀给蘑菇削去根部的泥土,一片片铺在好看的瓷盘里。他又用同一双手在笔记本上写下如孢子般细碎的灵感和涂鸦,直到天暗下去。着实被这一幕给打动,那一幕是他面对喜欢的蘑菇发出的颤栗。(也许是云南人吃菌儿的DNA动了?)

彼得·汉德克纪录片《我在森林,也许迟到》剧照

You may also like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