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垃圾车罢工,持续了三周,上一次这种情况还是某年大雪,各处停校停工,垃圾车也取消了服务,有群发的短信通知。这次没有提前预警,大家头一晚把垃圾桶推到路边,第二天到下午了发现还没有垃圾车,上网一查才知道,原来是工会罢工。由于垃圾车服务是市政府和垃圾处理公司签订的独家协议,相当于是个垄断生意,我们又无法自主选择,只能由他任他。
这可是最高气温30°的盛夏七月啊!【西雅图:不许笑! 厨余垃圾桶盖着盖子在烈日下经过三个星期的发酵,那味儿别提多酸爽了。生活垃圾的桶是最小的,一般够我们三口人一周的垃圾量——两个costco白色垃圾袋。回收垃圾的桶往往最先被填满,不知道为啥,总有各种各样的瓶罐、纸箱、塑料包装,哪怕我会把它们摊平、剪小,像玩俄罗斯方块那样最大化利用缝隙塞,一个星期不到,就溢出来了。
乌鸦和浣熊又是出了名的刨垃圾高手,要是有露在外面或者直接把袋子堆在垃圾桶外面的,都免不了被啄,垃圾散落一地,你最不堪的秘密就这样昭告天下。
第一周的垃圾放到路边后,第二周和第三周的,就只能暂存车库。幸好厨余垃圾桶还能装,这样至少不会臭在家里。另一件稍微让我“放心”的事情是,虽然我们家每天都还会产生一些尿不湿垃圾,但几乎没有粪便款了,只有尿液款。【相信我,这已经是值得庆祝的“胜利”
那几周,每天早晨,在刷常用社交媒体之前,我都要先看看垃圾车罢工的进度,追本地新闻,问chatgpt,就希望得到一个准信儿。别看才是个垃圾车,它的停摆,所具有的对生活秩序的破坏力是超乎想象的,特别是我这种特别依赖秩序和routine的人,它对我心理带来的搅动是巨大的。人的适应能力此时就要经受考验。我不断想各种worst case scenario, 这垃圾车无限期罢工,没有人来收垃圾,那我怎么办?厨余垃圾,就在后院弄个堆肥,可回收垃圾开车运到付费按重量收费的垃圾处理中心,生活垃圾呢?超市里买的鲜肉,都会有塑料包装盒以及盒子里的保鲜吸血水的一小层垫片。那个东西我平时都单独撕下来,装到一个塑料袋里,再装到一个大号的Ziplock里,放到冷冻柜里冻起来,到扔垃圾的那天才拿出来,扔到普通垃圾里。也没有什么科学道理,就是为了不想直接扔。这两周,我连那种包装鲜肉都不敢买了,吃的都是火锅肉片、速食加工肉食品这类的。
我又倒推回去,想想小时候垃圾是怎么处理的?从一开始的,所有东西,没有垃圾袋,只有一个垃圾桶什么的,抬着去一个大坑里倒掉,然后要么烧掉,要么有环卫工人来用铁铲铲到卡车的翻斗里,可能他们再拉去一个更大更远的坑里埋掉烧掉。后来住进楼房,市政建设也更完善,有统一的大型垃圾桶和专业的垃圾车,跟洒水车一样会唱歌,侧面有个升降装置,能实现半自动倒垃圾。我们开始用各处搜刮来的各色规格的塑料袋来当垃圾袋。
那时回乡下外婆家,除了没有冲水厕所,另一大难题就是没有扔垃圾的地方,他们的生活物资并不会产生太大的不可降解的垃圾,没有塑料玩具,没有加工食品,干豆豉都保存在笋壳做的“包装袋”里,真正引领zero waste风潮几十年;有包装的,能卖的就卖,包括牙膏皮(以前的牙膏是金属包装,用完留着能卖),剩下的,就全部烧掉,经常看到外婆在她伙房旁边小菜地的空地上,生一堆火,烧垃圾。随着塑料制品进入乡下,燃烧的垃圾堆,黑烟越来越浓,气味越来越刺鼻。外婆家里连个废纸篓都没有,整个寨子的人,好像都“随手丢”,在家里也是。这让我手足无措,垃圾不就是该扔在垃圾桶里么,我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孩子啊,规矩不能坏。有一次,都上中学了,我回外婆家,赶上生理期,我提前准备好了足够的卫生巾和塑料袋,每次换洗,就把卫生巾包好,放在塑料袋里,几天后和我一起,together with some土特产,回了城。(这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,就是,农村里的女人们是怎么处理经期用品的?我印象里,那些舅妈们,她们都怎么弄的?没有厕所,没见到她们家里有卫生巾……连我小时候见我妈用过的月经带,她们也没有)
想着想着,收到消息说垃圾车确定下周恢复运营。垂死病中惊坐起,赶紧起来扫垃圾。正好是个周末,我趁着那俩男的都出门了,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打扫卫生了。计划是:深度清洁冰箱、抽油烟机和淋浴室。
一番统筹安排:先给淋浴室的接缝处涂上除霉凝胶,腌它个几小时;再来拆抽油烟机,喷上除油清洁剂静置一会儿;冰箱冷藏柜所有东西搬出来,转移到cooler里,所有的抽屉和隔板都拆出来,逐一清洗晾干。
冰箱虽然平时也是见着脏了就随手拿消毒清洁湿巾擦一擦,局部清洁,不至于脏乱到无法使用。深度清洁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declutter——这里面肯定有不少过期的东西。玻璃隔板太大,只好抬到浴室的浴缸里去清洗,用小苏打+洗碗精的无敌组合,洗得锃亮。塑料的盒子、抽屉也是同样的操作,然后一一把它们拿到阳光下晒干。于此同时,我把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堆瓶装调料酱汁进行清点,果真,不少过期的,通通倒掉,空瓶子再清洗干净,然后放到回收垃圾桶。我就发现一个规律:那些被扔掉的,其实也是我平时不常吃的,常常是因为“想试试”,或者是做某一道菜去买的。比如橄榄菜,除了炒肉沫豆角会放一点,连配粥都不会用它。还有一类是,虽然也常吃,但用量少、只有我一个人吃,也会导致过期了都才消耗了一半的量,比如蒜头油。最心疼的还是那些因为好奇而买来,但一直没吃(没想好要怎么吃)的全新未拆封但已过期的,比如TJ家的一小瓶白松露橄榄油,看日期已过期三年……以及一种极端情况,因为找不到过期日,为了安全起见而扔掉的,比如半瓶花生酱(小四爷关于生产日期的那套段子此刻又响起)。
而另一些酱料,哪怕量大或不常吃,我也能吃完的,比如小锅米线酱、牟定腐乳、油鸡枞,再次证明once a 云南人,forever a 云南人。还有李锦记蒸鱼豉油,虽然我不常吃蒸鱼,但我用它来淋在菜心、生菜上,或者水煮蛋的时候滴一两滴(为此还特意分装到一个玻璃小瓶子里),一大瓶不知不觉就消耗完了。相对应的,我室友的这一套消耗品是果酱和黄油。韩式大酱、辣酱、日式味噌酱和郫县豆瓣酱,属于两者之间,即,会用到,但不太常用,同时它们的保存期很长(特别是发酵的大酱和味噌)。番茄酱、芥末(黄芥末、第戎芥末)专门用来配薯条和香肠,主要是那俩男的吃。
所以you are what you eat的意思,除了说,你吃下去的,就成为你,也在说,你是你,所以你(爱)吃这些,这些都是你的identity.
等把所有的抽屉隔板全部归位后,我对生鲜也产生了同样一轮的审视。苹果得亏经得住保存,否则估计也要全部扔,我几乎不吃,其它两个人也不太吃。我应该改买散装的,想吃再按个头买。中超买的青菜,一次会买不同种类的两三袋,但往往一周过完再次去中超,上次买的还没吃完,黄了烂了【i mean叶子, 又想着中超那么远来都来了就再买一些,我一定狠狠吃。结果旧的没去,新的又来,最后的结局都逃不过扔扔扔。
最后用酒精湿巾狠狠擦拭了已经有点霉点子的密封胶条。每次无论怎么用力,只能蹭下来一丢丢。赶紧上网查了型号,量了尺寸,货比三家之后在亚马逊下单了替换条(原装的一条就要100多美金!!这种双开门的还需要两条……)
稍微值得高兴的是,垃圾车停运的这两周,我有意识地限制自己买菜的次数和份量。让自己尽量吃空冰箱和冰柜,先shop from pantry.再玩排列组合计划菜单。全部整理完毕,非常有成就感,也更有对自己的认识。【九年义务教育遗毒,万事都得总结意义好用来写作文……
受到鼓舞的我,把干货调料柜也做了清理收纳,又重复了上述的心路历程,看着那些只用过一次的调料,或者没用过的,全都过期要进垃圾桶了,【孙书恒:海洋上又有垃圾了 又瞥见包装袋上那个小小的贴纸,aka焦虑制造器——加州65号提案警告:该产品含有会致癌、出生缺陷或其他生殖危害的化学物质。我就告诉自己,就当是断舍离了一批致癌物吧!【海龟对不起!
这时,我已经听完了两个长播客节目。(是谁还没关注陪您四季三餐的优质播客《饭饭之交》呢)
一鼓作气把抽油烟机清洁完毕,滤网安装回去。灶台顺便一擦,光洁如新。厨房里最容易藏污纳垢的两个地方让我洗香香擦亮亮,手表也提示又挣到了一小时的站立时长【咦,突然想到怎么没有手表提示time to sit? 它永远在让你time to stand!
自我效能感瞬间爆棚。
想起老友记Monica这位清洁狂人的名言:当我焦虑不安时,I CLEAN!
我自己经常观看的一类视频就是打扫类的,还不是一般的“每日清洁”“每周清洁”,而是长年累月无人打扫垃圾满屋的那一类,高倍速,清理掉所有陈年污垢,扔掉一卡车几十个垃圾袋的废物,里里外外焕然一新,最后的before after超级令人舒心。有时候也能收获一点鸡血,想撸起袖子马上干!我当然没办法像 Monica 那样时刻处在“光洁如新”的战斗状态,家里也没有乱到如视频里的案例那样无法下脚,但我发现,在某些特定时刻,比如心烦意乱、或者一整天毫无掌控感的时候,我的身体也会蠢蠢欲动【可能也借此逃避真正的有氧和力量 选一块该清洁或整理的角落,默默开干,像是一种本能的自我安抚。
在清洁打扫这个问题上,我们家现在的状态就是“三个和尚没水喝”。如果只是我一个人,我可能开开心心随手就做了,而一旦有另一个人跟你共享空间,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分工,你挑水来我劈柴。我要是默默地就干完了所有的活,男的就会相信田螺姑娘or家有仙妻的故事。有时候都拿起吸尘器了,又放下,心想:凭什么?!就算写了家务排班表,也没有执行力。每次都要我下达指令,敲下回车键,他才会动一下。所以当天我清理完厨房,剩下的浴室就留给他来刷(给他挤好清洁剂、充好电动刷)。
在这个纷乱残酷、充满无力感的当下,打扫可能是我最小单位的“归位”方式。它小、小得几乎微不足道,但足够具体、足够可控,当我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,一点点擦出秩序与连贯感,我才能稍稍安顿下来。重复性的动作有某种镇静效果,打扫时的心流状态像是短暂的避风港,人需要从生活发掘或创造些只有自己能体会到的心流。
小而确切的成就感不断累加,竟然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。阳光照进来,落在擦干净的玻璃罐上,那一刻呼吸是清明、宁静、带着薄荷味的。虽然外部的问题没有解决,但我获得了五分钟的平静。扫不了天下,就先扫一屋。刚刷好的洗碗池明天还会出现脏碗,邮购来的冰箱替换密封胶条尺寸不合需要退掉,生活不就是这样西西弗斯推大石么,那就推吧,就当是有氧和力量。
4 comments
我也喜欢每周买菜前把冰箱吃得干干净净(至少冷藏层),周末买菜前吃的往往是最混搭多元的一餐,解决掉最后一批perishable,买菜的时候就从零开始也不用想冰箱还要啥要搭配用完。
蒜头油我昨天刚买嘿嘿,想着放在炒高丽菜上面感觉会很台湾味!
对!!蒜头油就是这么吃,我是烫生菜的时候,来一勺,淋点蒸鱼豉油,就超美味!还有吃米线面条之类的也可以来点儿~ 另外我喜欢煮芋头青菜汤的时候也来一勺。我看他们还会在吃鱼丸汤加粉丝的时候也来一勺~ 能把冰箱冷藏层吃空是非常有成就感的!!
“所以you are what you eat的意思,除了说,你吃下去的,就成为你,也在说,你是你,所以你(爱)吃这些,这些都是你的identity.”
写的好好!深有触动了
太太太太同意了!我也是从做家务的重复和掌控感中重建生活的秩序~尤其是打扫。
但是非常佩服你可以在平时做冰箱清洁!我都是搬新家后全部拆下来清洁一次,之后就买菜回来装进去的时候,看看哪里脏得明显了,再随手稍微弄一下。